• 全国 [切换]
  • 国民康养
    图片报道
    详情介绍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将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变;实施美好生活度假休闲工程,建设一批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积极发展旅游度假,顺应了旅游需求多样化和品质化的时代潮流,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旅游发展思想。

    在日前举办的“2022阿尔山旅游度假大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2中国旅游度假发展报告》显示,休闲度假已成为旅游消费重要选项。

    报告将我国旅游度假发展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职工疗休养建立时期、旅游度假发展萌芽期、旅游度假产业成长期、快速发展时期以及提质增效时期。当前,我国旅游度假产业发展处在提质增效时期,呈现新的市场需求和消费特征。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主张从需求侧入手,从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时代的旅游度假新需求出发,深刻理解和系统把握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规律。“人民需要什么样的度假产品,我们就建设什么样的旅游度假区;旅游度假区建设的国际经验和发展理论,应当也可为我所用;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建设重在思想引领和过程指导,而非标准导向的评定性验收。”戴斌表示。

    中国旅游研究院问卷调查显示,休闲度假成为旅游消费重要选项。2021年国内疫情散发,但人们仍然抓住各种机会外出旅游度假,99%的受访者表示在2021年开展了旅游活动,出游两次者占比最多,达到60%。在2022年上半年,仍有92%的受访者进行了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受访者还表示,未来非常愿意进行更多休闲度假型旅游。

    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让更多人选择休闲度假型旅游。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结果显示,在休闲度假出游时间方面,选择带薪休假占比最高,达到56%;其次为寒暑假占比为40%。

    从旅游者消费习惯来看,一方面,微信、微博、小红书、QQ等新媒体网络传播渠道以及亲朋好友是人们获取休闲度假型旅游信息主要来源,休闲度假显示出“社群经济”特点;另一方面,旅游者和家人朋友一起进行休闲型度假旅游已经成为常态,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家庭和朋友一起进行休闲度假型旅游比例分别达到66%和42%。

    从目的地选择来看,气候、景观、生态环境等是休闲度假型旅游目的地选择考虑主要因素。滨水休闲、生态康养等是受访者主要的休闲度假目的地,其次是乡村田园型、都市休闲型、避寒避暑等气候型以及滑雪、自行车、高尔夫等运动型。

    休闲度假型旅游中基础性消费仍然占较大比重,在休闲度假型旅游中,人们用于交通、住宿、景区游览占比较高,购物和娱乐相对偏低;传统住宿仍然是休闲度假型旅游的住宿选择。受访者反馈,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性价比和服务质量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各类设施有待完善,产品类型也需要进一步丰富。

    从供给侧来看,近年来,我国旅游度假产品开发正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微度假和周边度假逐渐兴起。受疫情影响,假日旅游客流主要集中在省内,以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为特点的轻旅游、微度假、宅酒店受到欢迎。各地开发了一批相应微度假和周边度假产品,如自驾车、房车营地、郊野、周末亲子野营、乡村休闲度假等。

    在旅游目的地打造方面,会上发布的《关于旅游度假的阿尔山共识》提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培育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度假区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共同的任务。无论是规划、建设,还是投资、运营,旅游度假地都要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扬革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立足旅游度假者的综合体验需求,建设一批文创街区、特色小镇、乡村集市、休闲书店、小剧场等多业态文化休闲和旅游消费集聚地,让人们在旅游度假过程中领悟中华文化之美,增强文化自信。

    同时,还要强化科技赋能和人才战略,培育旅游度假发展新动能。以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正在深刻影响人们的旅游方式和度假行为。要用好科技动能,重塑体验场景,创新消费方式,变革管理模式。大力培育复合型创业创新人才,为旅游度假产业提供更多的原创思想和实践样本。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