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在5万亿元以上。而随着康养产业的供给不断增加,2030年我国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将达到20万亿元左右。根据不完全测算,当前每年为康养产业提供的产品却仅仅在5000亿—7000亿元左右,针对持续旺盛的市场需求,明显有效的供给严重不足。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多举措壮大“银发经济”市场主体不断推进当前多省份发展康养产业。
实现养老事业和康养产业的“双擎”驱动,不断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亦成为我省持续推动养老事业和康养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我省转型发展蹚新路的关键一招。
近年来,我省围绕“一群两区三圈”的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不断把握养老服务和康养产业发展脉搏。在《山西省“十四五”文化旅游会展康养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明确我省“十四五”文化、旅游、会展、康养产业发展的定位是,充分发挥山西作为文化大省优势,统筹推进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打造中国文化传承弘扬展示示范区;做优做深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会展经济的窗口作用,建设全国能源低碳产业会展高地;依托优势康养资源,建设全国山岳型夏季康养重地等,打响“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
今年1月份,我省举行了2022年全省重点养老及康养项目签约仪式,共签约8个项目,总投资116亿元,包括养老事业2个、康养产业6个,共涉及15家单位和企业。
4月22日,山西省又发布“关于支持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出要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努力把康养产业打造成我省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到 2025年,来晋康养客群超过150万人,综合收入达到1000亿元,全省至少发展20家有一定规模的康养企业,全省建成康养小镇(示范区)20个、康养社区50个、康养村落200个。
同时重点强调,要充分发挥太原都市核心圈和大同—朔州、长治—晋城2个康养产业片区资源优势,推进大同综合康养园区建设,依托大同与北京区域相邻、地缘相接的优势,抢抓北京疏解非首都城市功能机遇,高标准打造北京老人康养社区,吸引30万北京老年人到大同养生养老;推进晋城市“百 村百院”工程,建设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面向河南老乡避暑养生的“河南之家”和旅居民宿村,吸引50万河南老乡上山养生;支持泰康养老社区落地太原;建设太原省级康养示范区;推动忻州云中河康养产业带建设等。
在资金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明显倾斜。在财政方面,实施建设补助制度(补助办法由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另行制定),2025年底前,对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康养小镇,省财政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实施贷款贴息制度(贴息政策由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制定),对社会力量投资且有银行贷款的康养项目,符合相关规定的,省财政给予当年央行同期利息的50%贴息,期限最长为3年,项目贷款少于3年的按实际贷款期限贴息;设立规模为20亿元的省康养产业发展基金(省民政厅和山西金控按职责分工负责,可根据产业发展情况扩大基金规模),政府出资2亿元作为引导资金。
在信贷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发相关金融产品,按照“保本微利”原则优先支持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重点康养产业项目;充分利用国开行“十四五”期间支持康养产业政策机遇,助力我省康养产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以康养项目主体有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产权明晰的房产等固定资产和应收账款、动产、知识产权、股权等抵押、质押,提供信贷支持,满足康养项目多样化融资需求。
在债券方面,按照政策指引,支持采取发行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建设康养设施、购置设备和收购改造社会闲置资源等;鼓励企业发行可续期债券,用于康养服务等投资回收期较长的项目建设;对于项目建成后有稳定现金流来源的康养服务项目,允许以项目未来收益权为企业债券发行提供质押担保;鼓励发行人以第三方担保方式或法律法规允许的出让、租赁建设用地抵质押担保等方式,为企业债券提供增信。
最终,切实全方位推动我省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重要康养目的地、京津冀养生养老“后花园”和周边省市异地养生避暑聚集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的健康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