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群众来访咨询超过20万人次,解答群众电话咨询超过440万人次,提供网络咨询超过19万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万余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超过5亿元……这是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成立25年来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绩单”,也是首都法律援助工作快速发展的真实写照。
1997年6月,作为全国较早成立的法律援助中心之一,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正式挂牌开展工作。25年间,市法援中心从几十平方米的“蜗居”发展成拥有4100平方米服务场所的多元化法律综合服务机构;法律援助服务举措从有到优,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数量从少到多、质量持续提升,有力保障了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此外,市法援中心还办理了一系列社会关注度高的大案、要案,为维护首都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受援人合法权益作出突出贡献。
在京务工的环卫工人宋先生突遭原雇佣单位通知解除劳动关系,与单位多次沟通无果后,在工友推荐下来到市法援中心。“工作人员问清楚情况后,很快就批准了我的申请。”在法律援助律师的帮助下,宋先生通过劳动仲裁获得经济补偿近4万元。
25年来,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持续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从最初的被动申请审查,到陆续出台“扩大法律援助范围、降低法律援助门槛、经济困难证明告知承诺制”等一系列政策,法律援助范围和覆盖人群不断扩大,困难群众、特殊群体依法维权的程序和机制日臻完善。此外,市法援中心接续推出上门服务、先予援助、线上预申请等一系列便民举措,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面向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法律服务专项活动;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督工作从无到有,形成了公职律师跟案、同行质量评估、征询办案机关意见、回访受援群众等较为完善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督体系。
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正式施行。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不断拓展法律援助渠道、完善机制、创新举措、壮大队伍,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更加有效地保障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
在诸多服务方式中,法律咨询是法律援助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市法援中心成立后,同步开展法律咨询工作,经历了从单一现场法律咨询到多元化法律咨询的发展过程。
从1999年设立北京市“148”法律服务专线,到2003年与市法援中心现场接待相结合,实现现场咨询、热线咨询、网络咨询并行运转,发展至今,市法援中心的实体平台、网络平台和热线平台“三大平台”已成功实现7×24小时全时空全天候服务。据统计,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最初成立时的年咨询量只有不到4万人次;2021年全年咨询量突破100万人次,且热线接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您好,欢迎致电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2021年,一家小微餐饮企业负责人在办理公司注销手续时遇到纠纷,先后拨打12348热线30余次。维权过程中,每次遇到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他都会拨打热线请律师支招。在30余名未曾谋面的值班律师集体“护航”下,他最终赢得了诉讼。
随着普法宣传工作开展,越来越多的群众习惯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12348热线粉丝越来越多。为保障服务精准到位,12348热线建立专业坐席,对不同服务对象提出的法律问题进行专业解答,并利用视频咨询功能,提供线上面对面、无接触的法律咨询服务。2021年9月以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与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实现双号并行、一线转接功能。如今,12348热线已成为北京市民身边触手可及、贴心暖心的法律顾问。
“律师是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力量,也是首都法律援助工作长足发展的服务保障。”据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市法援中心通过公开招募、公开招标、政府采购等多种方式,建立起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法律援助律师队伍。自成立以来,已有近5000名律师参与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工作。“疫情发生以来,志愿律师一直坚守12348热线,保证热线服务群众不间断,确保首都法律服务‘不打烊’。”该负责人表示。
二十五载栉风沐雨,二十五载春华秋实,首都法律援助工作成绩斐然。为更好地满足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将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厚植为民情怀,不断健全法律服务机制、优化服务举措,为保障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合法权益、维护首都和谐稳定发挥更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