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秋以来,“天真热”的夏天逐渐远去,此时打败我们的是“雨真大”。
雷声轰鸣,大雨如注,立秋后大部分地区降雨不断,空气中寒湿之气更甚,一不小心入侵体内,造成腰酸背痛、浑身乏力、犯困等各种不适现象。而这些不适反应,恰是印证了古代“一夏无病,入秋三分虚”的谚语。
一方面,正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夏天天人相应,自然界与人体相互交融,阳气旺盛。因此夏天我们往往很少会生病,而更多的是在夏天利用艾灸疗法进行“冬病夏调”。另一方面,夏秋之交,昼夜温差大,气温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发的“多事之秋”。
针对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九宫艾建议大家饮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御寒,养生上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
“立秋一日,水冷三分”。夏秋交替,外物开始收敛阳气,机体中阴气萌芽,不少人出现“入秋三分虚,身体先犯困”的现象。在这个极易犯困生病的季节,艾灸就是一种较好的“暖阳”方式。
在中医典籍《本草从新》里有这样一段关于艾叶的描述:“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灸养生,利用艾火的温热之力直接作用于经络与穴位,刺激人体脏腑,从而达到温通经络、温补阳气、祛湿除寒、活血化瘀、强身健体等功效。
九宫艾:入秋艾灸,培补元气
艾灸推荐穴位:关元、神阙、气海、肺腧、肾俞
自古以来便有着“春灸气海,秋灸关元”的说法,以顺应时令之变,以合脏气生藏之机。
立秋后天气多变,皮肤腠理开合,易受寒凉,损耗阳气,造成瘀血气滞,体质较弱的人容易出现感冒、过敏、发烧、睡不好等现象。
此时艾灸关元穴,以“秋收”顺序,收元阳,益真火,养肾气,有助于驱寒补气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
温中散寒,调节肠胃
艾灸推荐穴位: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穴
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相信很多人的肠胃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出现腹泻、腹痛、食欲不振、恶心、烧心等不适反应。
此时艾灸能够有效地缓解胃部和肠道所出现的各种不适。
九宫艾:入秋饮食,增酸润肺
立秋后逐渐风大干燥,加上夏天暑气蒸腾,人体津液被加速耗损。
此时大家一定要注意多喝水,补充水分,才能在这个干燥的季节保持皮肤水润,不生病。
此外,刚入秋时不宜大补,应以调理脾胃功能为主,为秋冬寒冷季节进补打下良好基础。所以立秋宜清补,日常应食用一些润燥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莲子、银耳、蜂蜜等,应适当“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
九宫艾:出汗祛寒湿,固护阳气
中医讲究四季调和,入秋后的起居应该早睡早起,既顺应阳气的收敛,又能舒展肺气。
此外,适当出汗祛寒湿,有助于固护人体阳气。运动有助于激发人体阳气,阳气充足,则脾胃运化功能增强。不过此时仍在三伏天湿气,九宫艾并不建议做剧烈运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