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对人体的作用是‘双刃剑’,既有损伤也有好处。通过习服和适应高原环境,时间久了,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渐渐改善。”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青海高原医学研究院原院长吴天一表示,应充分利用高原环境优势,开展疾病创新性研究,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当日,青海省政协召开高原健康康复医学及产业发展座谈会。
此前研究认为,高原地区低氧、寒冷、干燥、紫外线辐射强,对人体健康有不良影响。但相关医学研究表明,适度海拔、植被丰富的高原环境,有利于改善人体生理机能,增强心血管、呼吸系统功能,对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有疗效,高原生活的低能消耗可促进健康。
中国是世界上高原面积最大、居住高原人口最多的国家。伴随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生态环境等问题,社会康养需求日益增大。近年来,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致力于高原健康康复医学及产业发展,希望通过“以医带养、以养助医”,实现“医、养、体、旅”结合。
青海高原医学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起步,多年来,该省陆续成立青海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等科研机构,初步形成高原医学研究体系,基础研究持续加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多项临床研究成果受国际瞩目。
吴天一介绍,高原康养作为专门、特色的科学,利用高原环境有利因素,调控改善人体健康。在医学引导、护理指导下,人在高原的自然山水、草木天地中康复,青海是高原康养的理想之地。
“在青海发展高原康养产业充满希望。”青海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公保扎西表示,要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职能作用,深入调研、充分协商、凝心聚力,推动高原健康康复医学及产业发展。
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匡湧称,高原康养是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有效实践路径。目前,青海省正加快推进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和康养基地建设,做好中藏药康复医疗服务,布局康养旅游全产业,培育新业态。
与会专家建议,青海省应加强高原医学宏观规划指导、联动机制和针对性研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完善产业链,形成功能合理、服务持续的高原康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