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在“应变局开新局,高质量促发展——2022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上海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泓发表主题为“构建高质量、可持续的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演讲。汪泓表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举世公认。但我国建立高质量、可持续的养老保险体系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解决。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覆盖人口全球第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保障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对此,汪泓表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取得的成绩是可圈可点,有目共睹,举世公认。在老龄化社会中,养老保险体系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保障基础。
汪泓认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发展,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优势。
“目前,我国全面建成覆盖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制度所覆盖的人口占比全球第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体系保障老年人生活水平和质量,老年人福祉得到极大提升; 养老保险制度成为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
养老保险体系发展面临的挑战
不过,汪泓也认为,我国建立高质量、可持续的养老保险体系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养老保险体系多支柱发展不平衡。基本养老保险“一枝独大”问题突出,第一支柱“一枝独大”,负担过重;第二支柱“一块短板”,覆盖率低;第三支柱“一颗幼苗”,尚处于探索阶段。
其次,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有待进一步推进。目前,推进比较多的是市级统筹、省级统筹,但是全国统筹才刚刚起步。全国统筹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南北不平衡、东西不平衡,老企业和新企业不平衡等问题。这是一个逐步平衡的过程,可能需较长的时间实现。
汪泓认为,法定人群的全覆盖不足也是制约全国统筹的一个因素。因为新业态和非正规就业这两类人群,特别是农民工、灵活就业人群,还面临参保项目较少、保障不全、水平低等难题。在全国统筹中,应把所有的劳动者,包括灵活就业、非正规就业人群,以及新业态人群等,都纳入保障体系中。
同时,汪泓认为,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可持续也面临挑战。我国对基本养老保险中的投资产品范围有限,保值压力大。
“养老保险基金在投资理财产品上要有所作为,也会面临风险,而养老金承担不了这么大的风险,因此其对理财产品就有很高的安全性和保值性要求,对保值、增值运营持牌企业也就提出了更高要求。”汪泓表示。
此外,城乡居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水平差距过大。当前,职工养老保险人均缴费远高于居民人均缴费,所以二者待遇也相差很大。如何尽可能缩小差距,值得研究。
汪泓表示,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覆盖面有待扩大,筹资压力比较大,这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挑战。“现在中小企业缴纳量不足,缴交动力不够,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所以在企业发展当中要给它们更多的动力,尽可能把税费制度有效结合起来。”此外,区域发展不平衡,老工业地区缴交难度大,企业年金推进过程中,需尽量逐步缩小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最后,汪泓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税收激励需优化,需开发多样化产品,加大参保吸引力。“当前,个人养老的理财投资理念还没有形成,人们对全生命周期的养老概念还比较淡漠。”
多角度多层次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对于完善高质量、可持续养老保险体系,汪泓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优结构。做大第一支柱,提升第二、第三支柱覆盖面,逐步优化三支柱结构。汪泓强调,尤其是要规范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加快发展个人养老保险;加快推进企业年金制度,扩大中小企业参加企业年金的覆盖面;提升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支付水平。
第二是促统筹。汪泓建议,进一步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基础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实现制度可持续性。“这样才能够解决城乡之间、企业之间,或者新老企业之间的差距,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新局面。在这个过程中,中央调剂基金可发挥极大作用。”
其三,提水平。通过财政和国有资本的划转,提高养老金的水平。
其四,扩覆盖。汪泓建议,从多角度、多层次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可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条件,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企业年金应降低准入门槛,让中小型企业把年金制度建立起来。同时,个人账户管理方面,可建立网上平台,方便职工进行年金缴纳、账户信息查询等。此外,可加大对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宣传力度,吸引个人加入全生命周期养老。强化税优吸引力、合理扩充退休前支付项目类型等。
此外,汪泓还建议,促进、规范基金运营管理,实现基金可持续发展。加快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逐步缩小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之间养老保险的水平和差距。
最后,汪泓表示,“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共济功能,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