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的预期寿命在稳步增长,人口老龄化就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尤其是目前年轻人普遍不想生、不愿生、不敢生导致低生育率,反而更加重了我国的老龄化水平。在我国,空巢老人和高龄老人几乎在社会家庭组织中普遍存在,庞大的老龄人口基数,“势单力薄”的赡养主力形成鲜明的对比,冲击着我们既往的“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和模式。
以养老院平台为代表的新生养老关系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今天的养老模式和观念,在某种意义上减轻了家中子女的养老负担,同时家中老人能够在养老机构中能够得到专业照护,客观上能够改善家中老人的生活质量。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你所不了解的养老机构的方方面面,希望能在选择养老机构进行赡养老人时能够帮到您。
一、养老院的分类
养老院,顾名思义是一个养老的地方,它是一个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专业组织,如老人日常生活中的生活护理、身体疗养、精神安抚、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以及安全生活等。目前,大多数养老机构中,以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居多。根据设置目的、承办主体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类型养老院。
1.根据是否以盈利为目的
养老机构是“养人”,和社会上多数医疗机构一样,其设立前期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并且其利润较低,回报较慢。因此目前社会主要以不以营利为目的公益性养老机构居多,主要开展对社会上存在的经济生活状况较为困难和(或)生活功能状态残缺不能自理的老人,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府需要担负这些老人的生活照顾任务,因此这类养老机构极具有社会福利性质,并且其收费标准是由政府制定,养老机构组织严格执行,所获取的利润要用于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经费不足的要由政府组织给予一定的扶持。而非公益性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养老机构,其设置之处遵从市场的逐利原则,积极追求经济投入-产出效益的最大化,所获得的利润可用于自由分配。
2.根据承办主体分类
根据承办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公办、民营、公建民营。政府主办的养老机构多数不以营利为目的,从整个机构设施建设上来讲与当地经济财政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关系,大多数公办养老机构相对来说能满足老年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但是设施设备的采购和更新速度相对较为落后。民营的养老机构大多以营利为目的,其规模程度、服务水准、设施完善水平与民营组织或个人自身的经济实力有关,水平参差不齐。而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将民间资本经过政府一定的扶持恰当地引入养老行业,无论对政府来讲还是对社会民营组织或个人,是一种双赢的合作。
3.根据服务对象
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但是老年人在晚年的生活自理水平不同,经济水平的不同,也决定了其选择养老机构的层级或希望养老机构所满足的需求自然不同。按照功能级服务对象可将养老机构分为养老院、养护院和老年公寓。
养老院的服务对象通常为可以自理或需要轻度照顾的老人,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照料,提供集体住宿,老人集中在一块吃饭;
对于一些为中度或重度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或者具有某些对身体健康较大影响的慢性疾病大多选择养护院,一方面需要满足自身的生活起居照顾,还能够满足基本的医疗服务;
养老公寓主要适合具有一定自理能力和经济基础的老人,对生活品质要求相对较高,希望养老机构能够针对不同情况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居住在独立单元房,周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等等。
二、关于养老院建设的未来之路
其实我们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平均年龄的提高速度并不低,但经济水平还未跟上,出现未富先老现象,在这种环境下,我国政府无法迅速的改变重心去对养老资源进行投资,因此不得不做出将养老事业承包给政府以外的非正规机构的决定,这体现了养老服务的社会性。因此构建我国在养老方面的社会支持体系或许就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
有专家指出养老服务本身就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但是不能少了经营性,所以我国的养老服务既需要政府的强有力的扶持,同时也需要市场的灵活资源配置调控。
因此有学者提出要把养老服务分成管理制度、经济物质资源和服务质量三块。
首先从管理制度的角度上看,不仅仅是政府的管理,还需要各组织机构内部的相互协作管理,这样可以开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专业的管理制度;
其次从运营投入来看,多数经营状况不良的养老机构多会以私人住宅作为其主要经营场所,且养老机构所提供的服务质量较差,而有政府或者企业投资的条件好的养老机构会在基础住宅之外,再延伸出更多的需求服务。当然,养老服务自身的收入也只能够刚好维持经营,经济物质资源大体还是来自于外部的如政府的拨款补助、企业的捐赠、爱心人士的协助;
最后、在服务质量方面,高晶等学者认为仍然暴露着许多问题,比如机构过度追求表面功夫、服务人员素质低下且不专业、不注重老人的精神需求等等。因此养老机构不仅是要将老人养好还有注重老人的晚年的心理与精神健康的满足。
此外,构建科学高效的社会养老体系不仅仅需要注重政府与民资资本的投入,同时也要需要架构一套完整的养老人员从业执业管理、培养、考核体系该体系不仅能为老年群体的家属进行相关养老教育培训,同时也对养老机构专业人员的素质及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