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伴过日子或再婚 一起生活要比年轻人背负更多
老年人的黄昏恋:想说爱你不容易
在武汉中山公园里聊天的爹爹婆婆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赵鹏姝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亿,且呈现持续攀升趋势。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单身的老年群体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子女忙于工作,身边无人陪伴,很多老年人备感孤单。面对心理和生活的多重需求,寻找伴侣成为很多老年人面临的现实问题。
俗话说:“老伴老伴,老来相伴。”但是,因为各种顾虑和问题,是搭伴过日子还是再婚,成为不少老年人的两难选择。
丧偶老人搭伴过日子
在湖北荆州一小区附近,人们经常看到一对牵手买菜的老人。夫妻到了晚年还能这么恩爱,让大家赞叹不已。
殊不知,这两位老人张婆婆和王爹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夫妻,因为他们虽然已经在一起过日子几年了,却一直没有领取结婚证。
张婆婆和王爹爹都是丧偶老人,他们的子女都定居武汉。此前,张婆婆在汉帮忙带孙子,孙子长大后,她回到荆州老家,遇到了同样独居的王爹爹。两位老人性格都很开朗,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双方子女对此也非常赞同。
平时,王爹爹总是乐呵呵地掌勺做饭,受“宠爱”的王婆婆则酷爱跳舞,还是玩抖音的能手。他们彼此陪伴,相濡以沫。逢年过节,子女们回来,两大家子人聚到一起,爹爹都会做上满满一桌好菜。
但是说到领证再婚的事,两位老人却双双摇头:“我们现在这样挺好,没必要领结婚证。”他们表示,有缘分在一起生活不容易,两家的子女也相处融洽,他们不希望今后因为财产分配或赡养责任等问题给子女造成困扰。
武汉的陈婆婆和孙爹爹,也抱有同样的观点。他们选择在两人的家里各住一段时间,以类似“走婚”的形式互相陪伴照顾。
“我们两个共同分担生活费用,彼此也有个照应,谁也不占谁的便宜。拿不拿证,在我们这个年龄已经不重要了。”陈婆婆对极目新闻记者说。
54岁的李女士并不是标准意义上的老年人。多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后,她一直单身。现在儿子长大了,她也找了个“老伴”。谈及是否再婚的问题,李女士坦言:“谁都想有个知冷知热的人陪伴在身边,但如果再婚,就意味着要跟对方一家子重新磨合,经济条件好的还会担心我是不是冲着人家的钱去的,何必自找麻烦呢?”
再婚9年后徒留叹息
武汉的姚爹爹今年66岁。16年前,他在武汉中山公园相亲角遇到一位年纪相仿的单身女士,双方很是聊得来。对方带着一个智力残障的儿子,但性格乐观随和。姚爹爹考虑再三,仍然决定跟她领了结婚证。
这个故事,成为当时相亲角老人们热聊的话题,引来很多人的羡慕。不过,令人唏嘘的是,再婚后的长期相处中,双方产生了很多金钱上的矛盾,还不时因各种生活小事拌嘴吵架。姚爹爹觉得,对方“婚后像是变了一个人”。最终,这段婚姻在9年后走向破裂。
“我们两个是和平分手的。虽然有感情,但确实走不下去了。之前,我们对要分担抚养孩子的情况确实考虑不周。”提到这段缘份,不善言辞的姚爹爹情绪有些低落。但是当记者问到“再碰到合适的人会不会再婚”时,姚爹爹还是明确表示:“一定会领结婚证,毕竟这对双方都是一个保障。”
姚爹爹介绍,前段时间,还有一对在相亲角认识并结婚的爹爹婆婆也离了婚,原因是爹爹的儿子担心爹爹将来把房子留给婆婆,一直从中作梗。
与因为子女问题导致分手不同,孙爹爹和郑婆婆是因为“家务问题”而分开。
“我们老年人找老伴,肯定是希望双方互相照顾,可是她总是好吃懒做,什么都想等着我来做。”孙爹爹对记者说。
不过郑婆婆不认可孙爹爹的话。她说,她和孙爹爹再婚,不是要给他当免费的保姆。最终,没有办法取得共识的两位老人,选择结束短暂的再婚生活。
面对现实生活,老年人再婚虽有不少“痛点”,但雷爹爹和徐婆婆却如琴瑟和鸣。
两位老人经人介绍走到了一起。再婚后,他们经常是一人捧着书看、一人拿着笔画画,平时也是你做饭、我洗碗,配合默契。“两个人每天在一起过日子,哪能没有拌嘴、不高兴的时候。但凡事总要讲个理字、讲个情字,只要互相敬着点、体谅点,一些不愉快也就消散了。”徐婆婆说。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已经固化,加上再婚生活中要面临各种琐事,双方本就不够深厚的感情更容易遭到破坏。再婚老人要想幸福地一直走下去,不仅婚前要多了解对方,做好心理准备,婚后更需要相互理解、包容和尊重。
合适的老来伴不易找
5月1日,记者在武汉中山公园相亲角看到,这里已经被围挡圈起,正在进行绿化工程改造,旁边的树上,挂着“相亲请找合法、正规渠道,防止上当受骗”的红色条幅。
曾在这里获得过一段婚姻的姚爹爹,再次选择来到这里。“周末的时候,很多老人还是会自发到这里来,寻找合适的另一半。武汉三镇的都有,新城区的也会来。”和一群爹爹、婆婆坐在离相亲角不远的亭子里聊天的刘爹爹告诉记者。
在武汉,除了中山公园,解放公园、洪山公园等也有相亲角。不少中老年人来此寻觅良缘,其中绝大多数的年龄在50岁至70岁之间。
“单身老人都想找个伴,起码有什么事的时候,还有个人可以招呼一下。就算找不到合适的,凑在一块儿聊聊天也好。”同样坐在亭子里的刘婆婆说。她画着精致的妆容,话语中不仅有对找寻另一半的渴望,也有对寂寥晚年生活的无奈。
“我们想在这里找到合适的人,其实挺不容易的。老年人本来顾虑就比较多,有些子女还不赞成。”刘婆婆感慨道。
“如果找到合适的,你会再婚吗?”记者问。
刘婆婆对此态度坚决:“一定要领证。领证了才是合法夫妻,才名正言顺,才有安全感,不会随时被扫地出门。”
旁边的一位爹爹则表示,他只想找个合适的伴儿,双方互相照顾,合则继续在一起,不合就分开。这样,子女就不用为照顾他们耗费太多精力。当然,双方都没有负担最好。
跟老人们聊天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很多单身老人都渴望有人陪伴他们走完人生路,并希望得到孩子的支持与祝福。
专家观点
正视老人情感需求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专家蔡玲表示,老年人再婚是提高社会福祉的一个方面。除了国家养老、社区养老等物质支持,老年人还有情感需求,身边要有“知心人”。很多老年人选择寻找另一半,这对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是一件好事。
但是,老年人的婚姻和年轻人的婚姻有着天壤之别,它不仅涉及老人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双方的子女。因此,老年人再婚前,最好能把双方子女聚在一起,将财产划分、赡养义务等问题明确下来。“当然,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现实中,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完全做到。所以,最好的方式还是应该寻求法律制度上的保障。”蔡玲说。
湖北省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良华认为,对于老年人来说,无论是领证再婚还是搭伴过日子,这种亲密关系的建立,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都很有帮助。而这种帮助的表现,是他们生活态度更积极、性格更开朗,甚至身体更健康。
“婚姻和家庭是密不可分的两个词组。”李良华表示。从中国传统习俗角度来说,“家”的内容十分宽泛。两位老人组成的家庭,是双方子女的小家庭互相关联、密不可分,只有这几个小家庭之间关系融洽,才能真正做到“家和万事兴”。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希望全社会都能重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给予老年人群体更多关爱,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多帮助老年人。
律师说法
最好签订婚前协议
“近期我就遇到几起老年人同居、再婚引发纠纷的案例。”谈到老年人婚恋问题,湖北诚明律师事务所律师余军感慨道。
余军介绍,根据以往的案例,老年人无论是搭伴过日子还是领证再婚,大部分纠纷都是围绕财产问题发生,其中双方经济条件悬殊的又占多数。一些老人的子女担心,随着年龄增长、认知能力降低、精神状态不稳定等,老人会被骗婚,导致财产转移或损失。
余军表示,法律规定老年人享有婚姻自主权,子女理应尊重老人的婚姻自主权。但是,为了最大程度避免纠纷的产生,首先建议老年人无论是再婚还是同居,都应该明确是建立在有一定感情基础、彼此扶持陪伴、相互照顾共同养老之上,而非抱着通过婚姻获取对方财产等物质化目的。这一出发点非常重要,其本身就会规避部分纠纷产生的可能。在此基础上,如果想领证再婚,最好召集双方子女做婚前财产公证,或者订立遗嘱对财产进行处理;如果只是搭伴养老,不准备结婚,也可以签订共同生活、相互扶助的协议,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保障双方的权益。
极目快评
别让老人情感破产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赵贝
老年人的黄昏恋,无论是搭伙过日子还是再婚,想大胆说一声“爱你”都不容易,尤其是在“家庭”大于“个人”的中国社会。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亿人。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既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解决不好,就会陷入情感领域的“老后破产”。
“老后破产”这一概念由日本首先提出,它反映了日本老龄化社会大背景下,独居老人在居住、生活、医疗、人际关系等方面面临的种种问题。“老后破产”在日本是热门话题,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养老也成为避不开的话题。
有存款、有房子、有退休金,为什么还会“老后破产”?究其原因,大都是老后生活孤独辛苦所致,。谓“老后破产”,更多是指“情感破产”,包括子女陪伴、朋友陪伴、老伴陪伴,缺了这些陪伴,都是“情感破产”。尤其是老伴去世的独居老人,他们的情感需求,有多少是年轻时的“爱情”,有多少是老来伴的“亲情”,或者哪个多一点、哪个少一点,只有他们自己才有发言权,也只有他们自己才能重整“情感资产”,不致“老后破产”。
自由恋爱不只是年轻人的特权,单身老人也有这个权利。因此,社会给予黄昏恋更大的宽容,子女给予父母更多的理解,老人给予子女更多的减负,让单身老人的情感世界不“破产”,全社会也才会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