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礼运篇》中提到,“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几千年的基因记忆中赡养老人的责任感,让中国人对养老问题无比重视。
因为重视,所以烦恼。
这届年轻人正在遭遇先辈们从没经历过的局面,头顶上是四个老人,膝下是自己的儿女,抚养比和赡养比形成双重压力。
正因为如此,年轻人考虑养老问题的时间大幅提前。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2021年的媒体调查显示,在1000多名18至35岁的被调查者中,接近90%的青年认为有必要从现在开始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
让年轻人提前思考养老的,既与倒金字塔型人口结构有关,也和股市楼市的变化有关,与国家的养老状况有关。
另一个现象是,似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考公务员“上岸”,除了工作稳定以外,更重要的也许是养老金差距。
养老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养老金替代率,就是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和退休前的工资水平之比。
这个数值越高,养老越有保障。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一个国家的养老金替代率的警戒线在55%。
而根据申万宏源推算,2022年我国养老金替代率仅为37.9%,低于警戒线水平17.6个百分点,并且自2002年以来呈持续下降态势。
更令人忧心的是,根据《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的测算,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于2035年耗尽。另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于2020年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报告》预测,未来5-10年时间中国约有8-10万亿元的养老金缺口,并且将随着时间推移进一步扩大。
如何应对当前的养老挑战?
越来越多人把目光投向了投资理财,比如抢购国债这种相对安全稳妥的产品,尽可能抓住未来的一些确定性,哪怕牺牲一些利益。
今年以来,国债市场掀起了数轮抢购热潮,无论是电子式储蓄国债、凭证式储蓄国债,还是今年才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一经开售会被立刻抢购一空,出现“日光”、“秒空”的盛况。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来存款利率持续下降,权益市场波动较大,储蓄国债认购方式便捷,并且具有无违约风险、投资门槛低等可预期的优势。
中信明明预计,参考历史经验,存款利率下调或推动包括国债收益率在内的广谱利率进一步下行。存款利率下调将降低对储户的吸引力,或导致“存款搬家”现象强化,银行理财、保险、货基等低风险资管产品有望迎来增量资金。
兴业证券研报显示,5月份各类型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环比普遍下降。其中,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近1月年化收益率为1.90%,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为3.30%,均较上月下降15个bp,混合类理财产品收益率更是环比下降了140个bp。
4%的收益率已是理财产品稀缺与否的标杆和分水岭。
那么,还有兼顾养老储备和收益表现的理财产品吗?
还真的有。近期在监管鼓励推动下,商业养老金产品在部分试点省份及地区开放购买,目前还属于相对稀缺的资产。
以腾讯理财通平台上的这类产品举例,作为与知名保险公司合作推出的商业养老金,产品自成立以来,历史月月正收益,目前来看可谓稳健类产品中的佼佼者。
与此同时,产品基调力求安全,波动比债基更小,长期收益也追求优于债基。即便遭遇债市大幅度的震荡,其中优质产品的净值下跌天数不超过4天,得益于产品可投资于存款、非标等稳健类资产作为安全垫, 相比普通债基,可以更好地平滑波动性。
这一款养老金产品兼具闲钱投资和养老储备的多重属性,为用户提供多种锁定期选择,以满足用户不同的资金流动性需求。
该产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持有期限的用户群体设置不同的收益计算标准,体现出灵活配置的产品设计理念。
例如,针对60岁以下的用户,该产品可分为长期攒账户和短期攒账户,两个账户享受同等收益率。前者60岁后可灵活取出,如60岁前赎回的话,扣除账户收益的1%-20%;后者产品到期即可免费赎回,在本金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大部分收益归用户。
而针对60岁以上的用户则更加友好,产品持有期满即可取出。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下方小程序了解更多信息。
无论从宏观政策层面,还是微观个体及家庭层面,发展养老金金融市场,为百姓提供更多可选的养老金产品,都是延续养老金可持续性,并有效达成养老金积累与老龄消费需求的必要抓手。
不论是对于养老较为迫切的老年群体,还是积谷防饥的中青年群体,通过增加未来收入的相对确定性对冲微观和宏观层面的各种不确定性,不失为明智之选。
有对生活的期待,就会有焦虑。
只要我们够拓宽应对之道,提升承载能力,可以将焦虑转化为追求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学会与焦虑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