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国民康养

    “大病”之人,艾灸补胃阳、生胃气,养病更养命!

       2024-02-22 网易3150
    导读

    “大病”之人,艾灸补胃阳、生胃气,养病更养命!

    那是2017年,有一位老太太淋雨感冒发烧,被家人送当地三甲医院,住进呼吸内科、按肺炎治,最后上到万古霉素(最高级别的抗生素)都治不好。

    万般无奈下,老太太的孙女联系到广州守仁斋的孙吉庆医生,此时的老太太眼睛都睁不开了,水也喂不进去了。

    但是孙医生看舌苔照,舌苔有“根”,这是胃气未绝,还有救治的希望。于是,孙医生给出了两个救治方案。

    第一:停止用抗生素。

    第二:艾灸+陈米粥。

    中医认为人的正常状态,需要有良好的胃气,也就是整个消化系统的支持。老人家水都喝不进去, 那怎么办?要通过艾灸隔着皮把胃气扶起来。艾灸之后,喝陈米粥的米油、粥水。陈米是保存超过一年以上的没有变质的大米。

    为什么是陈米呢?

    因为人体抵抗疾病的时候需要消耗能量,这时就需要补充能量,但是,人在吸收能量的过程当中也要消耗能量,如果这个人都已经很虚弱了,你给他那种比较粗糙的能量,他是没有力气去接收的。

    所以,要给很淡的能量,以便能够让机体吸收。这样才能真正将能量补充进去,进一步维护机体健康,从而实现病退人安。


    所以我们就不能够直接给他高能量的东西,比如说蛋白质,动物蛋白肯定就不行,甚至给米都要给那种已经氧化了的陈米。

    这种米里面的蛋白质已经少了,碳水化合物也淡了,反而有利于吸收。也就是说,病人肠胃已经很虚弱了,吸收不了高营养东西,但是又不能没有营养,所以你要给他“低”营养的东西。此时,贫就是富,慢就是快。

    如果胃气衰败,又如果用新谷(新米),就会导致消化不了,反而累死他,这在中医上叫做胃气衰败,不可用新谷。所以用陈米补充能量,然后进一步的去提高能量。

    老太太喝上几天米油,粥里陆续添加了几味补气健脾中药。陈米与小米是补脾的,姜是去湿温阳的,这样就把过量抗生素造成的损害做了针对性的补充。枸杞助肾水之气。脾土与肾水两头都补,就等于补了他的肺了,肺气就上来了。肺气脾气肾气都上来了,呼吸就会变好,血液含氧量提高,免疫能力就增强了。

    这样一周以后老太太就可以正常吃饭,十天后基本正常。2019年7月96岁老太太还健在,并且还跟孙医生合影留念。

    下面详细解读胃气。

    重疾猛药最伤胃气,胃气一败,人难回天!中医认为,胃气衰败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黄帝内经》:“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这话该如何理解呢?首先我们得了解“胃气”究竟指的是什么?

    一、何为胃气

    胃气,也就是中气,是指胃中运化水谷之精气。

    胃与脾互为表里,脾升胃降,协同完成饮食运化、精气血津液生成和转化、濡养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等功能。

    胃气至少有两种含义:一指脾胃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功能;二为人体生气赖以充养的源泉。

    所以说,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气为生命之本,不管是何种疾病,在调理过程中应时刻注意保护胃气。

    二、胃气一败,回天无力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有人认为,胃气就是饥!饿!感!这个说法从某些方面来说是有道理的。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此百病之大纲也。故诸病若能食者,势虽重而尚可挽救;不能食者,势虽轻而必致延剧。”


    从临床来观察,不管是轻病还是重病,一定要打开病人的胃气,让病人产生饥饿感。有吃饭的欲望,这是恢复胃气的关键,也是避免死亡的关键。

    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主要指胃气的存亡盛衰。前贤讲“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反之,亦可说:顾护胃气,则人不死。

    以现在疫情下的肺炎为例,病情发展到晚期,病人正气很弱,邪气炽盛。此时与其致力于缓解症状,滥用重剂,不如谨慎用药,多顾护胃气。胃气一败,如何回天?

    如何避免用药伤损胃气?

    《中国医学大辞典》说胃气:

    “无论治何疾病,皆宜首先保护,而虚证尤甚。故益阴而远苦寒,益阳宜防泄气。其他内外诸病应投药物之中,凡与胃气相违者,概宜慎用。”这话说的非常清楚。

    还是以现在疫情下的肺炎为例,在肺炎病情危重时,即属正虚,此时当汲汲保持胃气,当忌用苦寒、泄气、燥散、通下、消导等药物,因为这些药物皆有伤胃之弊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级专家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在接受健康报记者采访时说:

    该病病邪为“寒湿”,所以应该慎用苦寒药,患者饮食要避免寒凉,食用温热饮食。除了服用中药,还可以试用艾灸,艾灸神阙、关元、气海、胃脘、足三里等,可以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三、艾灸补胃阳,生胃气

    中医认为,“十个胃病九个寒”,“胃喜暖恶寒”,胃对温度十分敏感,最怕寒邪。

    而艾属辛热,灸之可补益胃阳,生发胃经经气,特别适合“老胃寒”以及各种胃病患者。

    通过调治,让脾胃达到器质和功能平衡,脾胃强大了,就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调理脾胃的取穴:中脘穴、肚脐、足三里,这3个穴位是主穴,年老体弱者可以加上大椎穴、肾俞穴。

    胃气是人赖以生存的根气,胃气强,则气血冲旺,五脏和调,精力充沛,病邪难侵,可祛病延年。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调养胃气。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gmky.com/news/show-259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gmky1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