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设定了老年人口腔健康的目标,即“8020”,意味着80岁老年人应至少保留20颗牙齿。然而,我国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却令人堪忧,65~74岁老年人中,完整的牙列仅占18.3%,而47.7%的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未修复牙齿缺失。
1.为什么要及时修复牙齿缺失?牙齿缺失对个体的容貌和咀嚼功能会产生重大影响,进一步影响到口腔黏膜、颞下颌关节、咀嚼肌肉以及神经系统的健康。更为严重的是,牙齿缺失还会对老年人社交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对心理健康产生巨大冲击。
因此,老年人牙齿缺失后要及时修复,以维持牙列完整,恢复口腔基本功能。临床上观察发现,近年来老年人对于缺失牙齿的需求的确也日益增多。
2.镶牙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一般来讲,建议拔牙3个月以后再镶牙。因为拔完牙后,原来牙齿的地方会形成一个窝洞,通常叫做拔牙窝,其实就是一个“坑”,它需要逐步长平。过了1个月,拔牙窝表面看着已经完全恢复了,但其实这个时候,不管是牙龈还是下面的牙槽骨,仍处于相对快速的变化期间。通常,过了3个月这种变化就比较稳定了。
简言之,一般牙龈愈合周期是1个月,牙槽骨愈合需要3个月。所以拔牙3个月后再镶牙,这时候镶出来的牙,跟口腔内的组织是最贴合的。
3.镶牙有哪些方式?通常,医生会根据缺牙间隙的大小、位置和有无邻牙来决定修复缺失牙齿的方法。目前,修复缺失牙的方法有活动修复、固定修复、种植修复。
活动修复。活动修复又叫可摘义齿,是指患者可以自行摘戴的假牙。无论是可摘局部义齿或全口义齿,都是一种临床广泛使用的修复缺失牙方式。当老年人缺失大量牙齿或全部牙齿时,又因为身体原因无法耐受种植手术,可以选择局部或全口义齿来修复缺失牙,也就是大家平时常见的“活动牙”。
“活动牙”可以在极少磨牙的前提下,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老人的部分咀嚼功能,可以改善老人因缺牙造成的面部塌陷萎缩,重新回到丰满年轻的状态。但这种修复形式也存在一定缺点,如口腔内异物感重、每日摘戴略显麻烦、金属暴露影响美观,以及容易造成剩余牙齿龋坏、松动等不良后果。
固定修复。这是利用缺牙间隙两端或一端的天然牙或牙根作为基牙修复的方法。
当老年人存在小范围的牙齿缺失,而缺牙位置两侧的牙齿相对健康稳固时,可以通过“搭桥”形式,以周围牙齿为“桥墩”,通过固定桥的形式把缺失牙的位置恢复起来。采用这种修复方式后,吃饭时候咀嚼效率相对比较高,但这种形式的弊端在于需要磨除“桥墩”(临床称为“基牙”)健康的牙体组织,因此需要在医生的评估后慎重选择。
种植修复。种植修复是将种植体植入到颌骨内,可支持冠、固定桥或义齿。这种方式是以植入骨组织内的下部结构为基础来支持,进行固位上部牙齿修复,一般包括下部的支持种植体和上部的牙修复体两部分。种植牙具有外观自然、保留和保护周围牙齿、容易护理等优势,但价格较传统修复较高。
无论选哪种镶牙方式,都要先到口腔科进行咨询。口腔医生通过临床检查,拍摄X线片甚至锥形束CT(CBCT)后,制定出适合的治疗方案。老年人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镶牙后有哪些注意事项?佩戴活动假牙的老人,每天早晚刷牙时应将义齿摘下,按照常规方法刷牙,注意要将牙齿表面彻底刷洗,否则菌斑、色素沉积附着在义齿上,会导致假牙变色,菌斑堆积。
睡前一定要把假牙拿下来,不要戴在口腔里,原因有二:一是让口腔黏膜得到休息;二是防止松动、较小的假牙在睡觉中被吞咽下去。拿下来的假牙不要暴露在空气中,刷干净后泡在凉水里,避免假牙表面氧化。
由于长时间佩戴活动假牙,牙槽骨萎缩、牙龈受损,牙龈高度也会下降,原本合适的活动假牙也会出现松动,因此活动假牙的使用寿命并不长,一般用到5年左右就要换新的。
如果老人在佩戴活动假牙时出现牙龈溃疡,要先停止使用假牙,用冷水浸泡假牙,在溃疡处抹一点碘甘油或其他消炎药,收敛创口,再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方便时到医院调整假牙。
种植义齿修复后,建议戴牙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复诊。此外,当出现种植义齿松动、脱落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