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立不安热扰心神 行走无力肝肾亏虚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中医认为,内在的病变,会通过四通八达的经络,透过体表组织乃至姿态动作表现于外。“望闻问切”四诊当中,望诊既有全身望诊,也有局部望诊,而望的内容主要是望神、色、形、态四种。人的精神状态、皮肤、毛发、舌苔、外貌体型等外在显现固然要望,而姿态也不可忽视。
姿态,包括人的动静姿态、异常动作及与疾病有关的体位变化等,主要通过坐、卧、站、动表现出来。有时,医生还会让患者按要求展示一些动作和姿势,如疼痛部位是喜按还是拒按,喝水有无呛水,写字有无颤抖等,以帮助医生进一步了解病情。
人的姿态也能反映其体内的健康状况。例如,大家都熟知的“西子捧心,东施效颦”的典故,战国时期的美人西施经常手捂胸口,紧皱眉头为哪般?虽然美人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之美引人效仿,但实质上却是身体不适导致的病理姿态。《素问》记载:“胃脘当心而痛”,西施自幼家贫,经常在溪边浣纱,饥饱不均,故西施患的很可能是中医所称的“胃脘痛”。从一个典故推测出古代美人所患之病,是望姿态而知健康的诊疗思维体现。
为了让更多人读懂“姿态语言”,清代医家汪宏撰写的《望诊遵经》将望姿态的诊疗要点归纳为“望诊八法”:体态异焉,总而言之,其要有八:曰动、曰静、曰强、曰弱、曰俯、曰仰、曰屈、曰伸。”根据中医阳动阴静的原理,望姿态的诊断规律可总结为:凡动者、强者、仰者、伸者,多属阳证、热证、实证;凡静者、弱者、俯者、屈者,多属阴证、寒证、虚证。
望坐态。坐立不安、烦躁不宁、声高言多,为热扰心神。若50岁左右的女性不停地擦汗、口干多饮、脾气暴躁,多为更年期阴虚火旺体质所致。坐而喜俯、耸肩内收、少气懒言、声低气怯,多属气虚体弱。若以手护腹、身体前倾,为腹痛之表现,拒按怕热者为实热引起;喜温喜按者为虚寒所致。
望卧态。仰面伸足、躁动而喜掀衣被,多为实证、热证;静卧少动、喜加衣被、甚至踡缩成团,多为虚证、寒证、湿证;但卧不能坐,坐则昏眩,多为气血俱虚;坐而不得卧,卧则气逆,多是心阳不足。
望立姿。不耐久站,欲倚物支撑者,多为年老肾虚引起。如站立不稳,一侧肢体无力,伴眩晕神昏者,多属肝阳上亢引起的中风。
望行姿。肾主骨,肝主筋,下肢屈伸不利,行走痿痹无力,多为肝肾亏虚、筋脉失养所致。
正常健康人的动作协调、姿势自然。若脏腑发生病变,可使肢体动作失调,故人的一些异常动作和姿势与疾病关系密切。不同疾病可产生不同的病态表现。1.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甚至影响到吃饭、喝水和写字等,中医诊断为颤证,病在筋脉,与肝肾、脾等脏腑密切相关,是肝风内动、筋脉失养所致。2.晨起后颈项僵硬、转侧不便、环顾不能者,多为风寒湿邪痹阻经络、瘀血阻滞引起的落枕。3.青少年儿童挤眉眨眼,努嘴伸舌,状似做“鬼脸”,时有抽动,不能自制,性格冲动者,多为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或心肾不交、心脾两虚等引起的多动症。4.口角歪斜,说话漏风,一侧眼睛闭合不全,不能皱眉、流口水者,多因过度疲劳或熬夜后导致正气不足,风寒之邪趁虚侵袭,导致面部经络失养、气机痹阻、筋经功能失调引起的面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