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刷视频、聊天、点外卖、网购……我们每天要查看手机几十甚至数百次,几乎到了没有网络寸步难行的程度。英国权威调查网站OnePoll前不久发布的一项针对2000名成年人的民意调查显示,一般人每天需要利用网络完成多达90项在线任务,包括整理电子邮件、支付账单和规划行程等。人们通常每天利用互联网浏览社交媒体9次、传输视频和音乐等内容6次。
“网络让人们生活变得愈发忙碌的原因之一,是信息的发送和接收速度变快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肖震宇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在没有网络之前,人们主要靠电话和书信沟通,必须在结束上一个电话后,才能接第二通电话或处理下一项任务。“而网络通信就不一样了,”肖震宇说,“不论是QQ、微信、钉钉还是邮件,只要连着网,手机或电脑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消息涌入。许多信息还是同一时间发送过来,瞬间就会增加不小的工作量。”举例来说,一家奶茶店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只会在客人进店后才制作饮品;而接入网络后,店里空无一人也可能频繁接到外卖订单,店员连坐下来休息的机会都没有。
上述调查还指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没有网络将难以度过一天;38%的人认为网络比锻炼或社交更重要;61%的人更是会因手机没电或网络信号不好而倍感压力,甚至觉得被孤立或出现焦虑。这些人称,在有网络可用时,人们可以顺利完成预约或导航等任务,但若没有网络,这些需求就会成为费时费力的“挑战”。对此,肖震宇表示,网络焦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容易产生“信息冲突”。“人的短时记忆和多任务处理能力决定了普通人一般只能同时完成7件事。”肖震宇说,如果在8小时上班时间内要处理90个在线任务,相当于1小时内完成11项,远远超出了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大脑持续处于应激状态,必然给精神带来极大压力,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网络应该给我们带来便捷,而不是压力。”肖震宇强调,摆脱这些不良情绪,最重要是提升任务处理效率,用好网络这一沟通工具。
手机设置为专注模式或勿扰模式,收到信息后既不发出声音也不震动,能帮助暂时屏蔽部分外来信息的干扰,在完成手上更紧急、更重要的工作后,再集中统一回复。例如,从早上8:30到中午11:30的工作时间内,可利用刚到单位的半小时处理邮件、短信、微信等,9:00~11:00把手机调到专注模式或勿扰模式,聚精会神工作;午饭前的半小时,再集中处理更碎片化的事情。将社交软件状态设置为“工作中”或“有事晚些联系”,也能帮助减少碎片化信息占用的时间。
“不必刻意回避网络或想办法将其关掉。学会有效利用新技术,其实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完成更多有意义的事。”肖震宇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