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国民康养

    肿瘤患者营养问答之一

       2023-10-19 网易4190
    导读

    肿瘤患者营养问答之一

    一:我能把肿瘤饿死吗?

    一些肿瘤病人担心高营养会促进肿瘤生长,从而主动减少营养摄入,希望通过少吃饭去“饿死”肿瘤。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肿瘤可以利用机体储存的营养,就算把人饿死了,肿瘤也不会死的。肿瘤一旦发病,不仅肿瘤细胞本身代谢异常,在肿瘤生长过程中,肿瘤细胞增殖迅速,急剧消耗人体的营养,而且肿瘤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物质也会影响宿主的能量代谢,使病人能量消耗增加。能量消耗增加是导致营养不良甚至是恶病质的重要因素。肿瘤的部位、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以及肿瘤的进展情况都会影响肿瘤病人的能量消耗。病人一旦发生营养不足,免疫力下降,会导致肿瘤细胞进一步发展、扩散。肿瘤病人营养不良和恶病质发生率极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常见恶性肿瘤营养状况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研究(INSCOC)”发现:我国67%住院肿瘤病人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在合理营养的支持下,随着病人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的上升,能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的目的。在肿瘤学术界,确有“饥饿疗法”,但“饿死肿瘤”,并非让病人挨饿。“饥饿疗法”真正含义是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这种治疗的理论基于:肿瘤的形成、生长必须伴随新血管的生成,肿瘤的侵袭转移也要通过血管进行;肿瘤血管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保证,也为肿瘤细胞提供散播途径,所以破坏和阻断肿瘤血管的形成,就可阻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给通路,使肿瘤“饿死”。这种方法现在已经在临床应用并取得疗效,如对肝脏肿块采取介入治疗的方法,用导丝沿着人体血管进入肿瘤内部注射抗癌药物,同时也将给肿块输送养分的血管进行封闭,阻断血流供给,起到“饿死”肿瘤的目的。靶向治疗药物,也是通过精准作用于基因的靶点,抑制血管的生长,阻断肿瘤生长通道,起到抑制癌细胞增殖的目的。然而,肿瘤的发生、发展、增殖、分化、血供、转移等是非常复杂的问题。肿瘤的“饥饿疗法”是靶向定位切断肿瘤的营养供给,不能与“不吃饭饿肚子”混为一谈。

    肿瘤为消耗性疾病,本身是消耗大量营养的,癌症病人不吃不喝,试图“饿死”肿瘤细胞的做法对治疗只能起到消极作用,很容易导致以下不良后果。

    ①患者的基本营养不能保证,病人免疫力低下,加上肿瘤本身所致免疫紊乱,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导致住院时间长,医药费用增加,病人生存质量降低,缩短病人生存期,甚至直接导致病人死亡。

    ②放疗和化疗作为主要抗肿瘤手段,需要病人具备良好的体力作为支撑。如果病人的全身营养状况差,治疗耐受力下降、治疗效果下降,延误治疗,会使病情向不良方向发展。

    重点总结: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是肿瘤治疗的基础,减少进食、饿死肿瘤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二:补充蛋白质会对患者肝肾功能造成影响吗?

    这里我们要理解的是:我们补充优质的蛋白质给机体功能,这样能够更好地和疾病打一场硬仗。只要还能进食的话,我们不提倡盲目的自行用一些蛋白质补剂。由于使用一些药物或者是肿瘤自身的毒性影响,患者也不可能有很大的胃口吃到过量,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不用太担心吃下去的分量能影响到我们的肝肾代谢功能。患者和家属们最需要担心的反而是,您吃够量了吗?

    众所周知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细胞组织的主要组成成分,维持细胞组织的生长、更新和修补。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生理活动,体内有很多特殊功能的蛋白质例如:酶、某些激素、抗体和某些调节蛋白;肌肉的收缩、物质的运输、血液的凝固等均需要蛋白质来实现。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组织中的蛋白质始终处于一种不断分解、合成的过程中。在分解过程中,部分蛋白质可以氧化供能。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后经胃蛋白酶作用水解生成多肽及少量氨基酸。在胃中经过短暂的停留后,食物进入小肠,未经消化和消化不完全的蛋白质受胰液及肠黏膜分泌的蛋白酶及肽酶的共同作用,进一步水解成小肽和氨基酸。小肠黏膜细胞将氨基酸和小肽转运吸收。蛋白质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蛋白质在代谢过程中,肾脏负担着中间代谢产物重吸收和终末代谢产物排泄的重任。将蛋白质的代谢废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以维持人体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食物中的蛋白质,大部分都被消化吸收。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在大肠经腐败作用分解。腐败作用的大多数产物对人体是有害的,例如胺类、氨、酚类、吲哚及硫化氢等。

    正常情况下,有害物质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只有小部分被吸收,经肝代谢转变而解毒。一般而言蛋白质不能在人体内部大量储存,一旦过量必然要排出体外,势必加重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另一方面,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比例。凡是食物蛋白质中所含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愈接近人体需要的,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就愈高,反之则低。

    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生物利用率高,代谢废物少,消化系统和肝肾负担小。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主要来源于蛋、奶、鱼、肉、豆制品等(叫做优质蛋白)。

    既往研究显示,肿瘤病人的蛋白质更新速度加快,分解率增加,合成也加速,总的表现为负氮平衡,即机体蛋白分解大于合成。肿瘤病人蛋白质代谢改变主要表现为骨骼肌萎缩、低蛋白血症、瘦组织群下降、内脏蛋白消耗、蛋白质合成减少和分解增加、蛋白转化率升高、血浆氨基酸谱异常。肿瘤病人血浆色氨酸浓度增高在进行性营养物质消耗中起关键性作用。色氨酸是大脑5-羟色胺前体物质,而5-羟色胺可刺激下丘脑饱食中枢,引起厌食。长期负氮平衡造成机体蛋白质不足或缺乏,进而导致病人身体消瘦、免疫力下降、伤口难以愈合等。肿瘤病人需要摄入更高的能量,但由于肿瘤细胞在侵蚀人体过程中严重破坏了各器官的功能,再加之放化疗的影响,患者的味觉减退,食欲下降,消化功能变差,营养吸收和各项代谢功能发生障碍,在肿瘤的不同阶段,患者体重丢失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31%~87%,20%的肿瘤病人直接死于营养不良。


    重点总结:虽然理论上(记住了,是理论上!)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增加肝肾负担,也会引起胃肠消化吸收不良,长期下去可影响肝肾功能,容易患肝肾疾病,但是肿瘤病人面临的主要营养问题还是营养不良,存在蛋白质摄入不足,肿瘤病人需要补充大量的优质蛋白质,推荐其蛋白质摄入量为1.2~2.0g/(kg·d)。用大白话说,也就是如果您能甩开腮帮子,吃到了那种能吃到自己代谢负担的情况,“嘴壮”的患者多数也能更好地恢复。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gmky.com/news/show-235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gmky1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