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逐渐转凉,门诊中,因手脚不灵活、关节酸痛、走路不利索就诊的患者多了起来。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推拿科主任医师吴山教授提醒,秋冬季是养骨的黄金时期,大家可以抓住这段时间给自己的骨头“加点油”。
天凉为何会伤骨?吴山表示,一是气温下降后,骨骼、关节处的血液流动会受到影响,变得缓慢,致使骨骼、关节处的血液供应不再丰富,血管也因此容易痉挛而产生麻木之感;二是血流放缓后,骨骼、关节的代谢产物和部分炎症因子容易瘀滞在关节四周,进而令关节出现疼痛;三是寒冷会刺激骨骼、关节周围的肌肉,使之收缩力量及弹性出现下降,然后肌肉对于关节的保护及稳定作用也会随之出现问题。“秋冬万物凋敝,很多动物都冬眠不动了,人和动物一样,都要开始舒筋养骨,为来年的春天做准备。”吴山说道。
我们全身的骨头一共有206块,还有各种关节,如肩关节、髋关节等也与骨头有着密切联系。现代人由于工作方式改变,使得运动量大大减少,导致颈椎、腰椎疾病高发。与此同时,空调和冰箱的使用频率增加,冷风冷饮都对骨头有很大伤害。很多人防晒过度,不愿意晒太阳,使得骨头变“疏松”。加上现代人饮食结构不合理,高脂高糖食物摄入过多,体重过重也会给骨骼造成极大压力和损伤。吴山在门诊中发现,骨科疾病患者越来越年轻化,之前五六十岁才会出现的疾病,现在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身上就出现了,比如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很多女性产后因为骨盆移位前来就诊的也不少,主要是因为有些女性运动少,肌肉和韧带“松懈”,生产后骨盆难以自动回到原来位置。
从事骨科临床40年,吴山帮助过无数骨科疾病患者。在他看来,大部分的骨科疾病不需要手术,特别是骨性关节病可通过中医推拿手法进行有效治疗。比如,常见的颈椎屈伸功能障碍,可用颈椎徒手拔伸手法治疗。具体做法是:患者端坐椅子上,目光向前平视,双臂自然放松下垂,并拉住椅子下部。医者站立于患者正后方,半蹲,前胸紧贴患者后枕部,双手掌紧贴患者面部两侧,掌根紧扣下颌侧部,拇指与四指稍分开,拇指置于枕骨下,其余四指置于耳前。先令患者微微收颌,使头颈部成垂直状态,然后医者以腰腹为核心,手臂为支撑,双手垂直向上徐徐用力拔伸,发力5~20秒,后缓缓收力。如果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关节紊乱、腰肌劳损、腰椎退行性滑脱等问题,可让患者坐在凳子上,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头稍低,双手指交叉抱头。医者助手面对患者站立,用两腿夹住患者的左侧小腿及膝部,双手压住大腿根部,维持患者的正坐姿势,以防施术时左右转动。医者立于患者右侧后方,右上肢由患者腋下穿过伸向左后方,使右手扣其颈后,将左手拇指置于所定的棘突左侧,使患者向前弯腰并向右侧屈,医者依靠腰部向右旋转,带动患者脊柱躯干向右向后旋转,使脊柱旋转产生的剪应力中心正好位于偏歪的棘突上,此时医者借助自身腰部旋转力量,给予短促的用力,同时用左手拇指将偏弯棘突推向左侧(操作时需快扳和缓扳技术相结合)。当听到“咔哒”声时,手法即告成功。吴山强调,手法应因人施治,老年人、年轻人、男女患者的身体情况不同,病因病理也不同,需根据个人情况治疗。比如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本身存在骨质疏松,如果大力按压,容易造成骨折。
患了骨病不可怕,除了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日常养骨也要提上日程,尤其是抓住即将到来的秋冬季。秋冬季是一年中各种骨关节病高发的时节,却也是养骨的黄金期。吴山教授给出以下建议,这些方法对于骨质健康的人群同样适用。
保暖措施足一点。保暖是不能忽视的要点之一,尤其是膝盖和脚踝两处的关节与骨骼更是重中之重。下雨天、下雪天、大风天,最好穿得厚实点。
运动方式挑一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适合游泳,可减轻腰背痛;颈椎病患者适合打羽毛球;太极拳和八段锦适合大部分颈椎、腰椎和关节炎患者,可帮助稳定关节;慢跑适合大部分骨骼关节损伤者,可选择在早上晨跑,顺便晒晒太阳。
饮食热量高一点。到了秋冬季,饮食需要热量高一点,推荐三个食疗方。1.当归生姜羊肉汤。取羊肉500克、生姜50克、当归30克,羊肉切块后焯水,再用生姜爆炒,并与当归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炖煮,待羊肉熟烂,加适量盐调味即可。2.健脾补骨汤。取猪尾骨300克、茯苓30克、薏米30克、淮山30克、芡实30克、莲子30粒(可带心)、陈皮6克,食材清洗净后,将猪尾骨剁小块,焯水备用,然后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小火慢煮,待猪尾骨脱骨,食材软烂,加盐即可。3.补肾强骨汤。取猪排骨250克、杜仲15克、巴戟天15克、仙灵脾15克、淮山15克、大枣3枚、生姜15克,食材清洗净后,将猪排骨剁小块,焯水备用,然后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小火慢煮1小时,加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