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胆固醇是人体内的重要物质,不仅参与细胞形成,还是激素和胆汁合成不可或缺的原料。胆固醇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在体内蓄积过多,在一定条件下会进入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斑块,进而诱发脑梗、心梗等疾病。不仅如此,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研究团队首次提出“胆固醇毒性”概念,认为体内胆固醇过量,会对心、脑、肝、肾、胰腺等全身器官和系统产生长远影响。
心脏
数据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2.9亿;每两个去世的中国人中就有1人是死于心脑血管病;因心脑血管病猝死的中青年人占心血管病死亡的1/5。有证据显示,血管之所以出问题,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增高有密切关系,中国居民冠心病死亡率增加,77%就是由于血液内胆固醇升高引起的。
“胆固醇毒性”研究第一作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宋勇峰表示,坏胆固醇水平升高,会损伤血管,使血管壁上形成脂质斑块(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增大,导致血管狭窄,从而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更危险的是,有些斑块就像“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就会引起血栓栓塞,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梗或脑梗,短时间内就可能夺人性命。
肾脏
体内过量的胆固醇会潜藏在肾小球、肾小管上皮细胞中,随着时间推移,会引起慢性肾病,诱发肾功能不全。
宋勇峰表示,肾小球中的足细胞对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至关重要,也是胆固醇“毒性攻击”的主要目标。早在1978年就有研究人员发现,高胆固醇饮食喂养的兔子肾脏中会发生脂质沉积,而最近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也指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慢性肾病风险会增加。
大脑
虽然与人体其他组织相比,大脑中胆固醇含量较高,但研究发现,患有高胆固醇血症者更易发生认知障碍。
2021年,《柳叶刀·健康长寿》杂志曾刊登研究明确了体内胆固醇含量与患老痴的关系:在年龄小于65岁的人群中,坏胆固醇水平每升高1.01毫摩尔/升,未来10年内及10年后诊断为痴呆的风险分别增加10%和17%。
由于某种生化反应障碍,大脑内多余的胆固醇无法被消除时,会对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和淀粉样蛋白的清除产生影响,进而引起阿尔茨海默病。此外,神经元中过量的胆固醇可能会使其更易中毒,发生退行性改变。
胰腺
胰岛β细胞属于内分泌细胞的一种,能分泌胰岛素,起到调节血糖的作用。在胰腺中,过量的胆固醇会积聚在胰岛β细胞中,抑制葡萄糖代谢,影响细胞结构,不但会引起功能紊乱,还会使细胞发生应激反应而“自杀”。
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会使血糖升高,进而引起糖尿病。
骨骼
胆固醇是合成维生素D的重要原料,但过量累积会导致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骨骼疾病。
研究发现,骨关节炎患者的滑液中含有高浓度的胆固醇和胆固醇晶体。高胆固醇可触发软骨细胞的线粒体过度氧化应激,从而促进其凋亡,造成软骨下骨的骨丢失,最终发展为骨关节炎。此前,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研究也发现,胆固醇水平较高的人,更有可能发生肌腱损伤,出现与肌肉骨骼相关的疼痛问题。
甲状腺
过量的胆固醇在垂体、甲状腺中积累,可能诱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障碍。
对我国人群进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总胆固醇大于200和240毫克/分升的人,发生甲减的风险分别比胆固醇水平正常者增加6倍和15倍。宋勇峰表示:“这说明高胆固醇血症是甲减的重要危险因素,以往未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所以甲状腺功能异常者一定要控好血脂。我们团队研究发现,服用他汀类药物可显著缓解亚临床甲减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接受药物治疗。”
肝脏
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硬化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两种慢性肝病,多是由于肝脏脂质代谢功能障碍所致。新研究发现,肝脏中胆固醇积聚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胆固醇需要经过肝脏进行代谢处理,如果胆固醇长期升高,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会优先以脂滴形式储存在肝脏中,促进胆固醇晶体的形成,进而诱发脂肪肝。脂肪肝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肝细胞受损,引起肝脏功能异常。
胆固醇升高还可能导致胆管内出现结石,影响胆汁排泄,甚至引起胆汁淤积,从而加深对肝脏功能的损伤。
生殖系统
睾酮是一种重要的类固醇激素,来源于胆固醇,合成于睾丸。胆固醇过量积累在睾丸中,可能直接破坏睾酮的合成,进而影响男性健康和生育能力。
这种破坏作用同样会出现在女性身上。挪威卑尔根大学研究人员对4300名20岁以上育龄女性进行10年随访发现,血液里含有过多坏胆固醇者,怀孕生子,尤其是生二胎的难度会高一些。因为胆固醇和其他脂肪会在血液里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坏胆固醇还可能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问题,从而降低女性的怀孕几率。
免疫系统
宋勇峰表示,体内胆固醇含量过高对免疫系统有潜在毒性作用。过量的胆固醇会影响有缺陷的免疫细胞,使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加强,进而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多发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胆固醇升高还会导致人体巨噬细胞膜的胆固醇含量升高,造成巨噬细胞吞噬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异物的能力下降,使人体免疫功能减弱。
控好胆固醇“两手抓”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人的机体具备多种机制,能严格调控胆固醇平衡,保护人体免受胆固醇的潜在毒性影响。一旦保护机制被外部风险因素打破,如不均衡饮食、吸烟和肥胖等,过量的胆固醇就会在体内积累,加剧疾病发展。
人体内的胆固醇主要有两个来源:1/4是吃进去的,3/4是自身肝脏合成的。所以,降低胆固醇也要从这两方面入手。饮食方面要限制盐的摄入量,少吃油炸食品,多吃果蔬,控制猪脑、猪肝等高脂食物的摄入量。在减少胆固醇合成方面,增加运动量、作息规律都是好习惯;已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人则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脂治疗。
另外,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一次空腹血脂;具有危险因素者,应每半年到1年检测一次;缺血性心血管病等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一次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