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挝:共建低碳示范区
本报驻泰国特派记者 孙广勇
沿着老挝首都万象最好的道路进入赛色塔综合开发区,车道旁是绿油油的稻田,园区内一栋栋现代化厂房与老挝的传统农业相得益彰,不时驶过的蓝色涂装新能源汽车,与白云、绿树、蓝天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这里就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第一个正式揭牌的低碳示范区。中国政府以“物资+技术”相结合的立体援助方案,通过建设低碳示范区,推动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能源低碳化、基础设施低碳化、产业低碳化和管理低碳化。
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内的新能源汽车 孙广勇 摄
2019年9月,中国生态环境部正式确定将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纳入“发展中国家10个低碳示范区”。2022年 4月29日,中老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万象赛色塔低碳示范区揭牌暨新能源车项目交付仪式以视频方式举行,标志着示范区建设进入新阶段,为中老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揭开了新篇章。
在园区北部一角,记者看到,几辆新能源卡车整齐地排列在停车场上。“目前园区新能源车含12辆巴士、8辆小汽车、8辆卡车,但由于入驻企业对建筑材料、产品加工原材料物资、机械设备、生产成品及物流行业的通行有较大需求,我们未来将继续引入绿色清洁能源卡车。”赛色塔综合开发区投资方、老中联合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军说,新能源车辆投入使用后,每年可使当地减少约1243吨碳排放,相当于植树超10万棵。除了新能源汽车,园区大部分路灯都使用光伏发电,总计安装3000套太阳能路灯。
据介绍,开发区已吸引到来自中国、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8家企业入驻。他们也积极参与到打造低碳示范区的行动中,如,贝德服装(老挝)有限公司淘汰了1.5吨燃料锅炉,使用电锅炉提高了热转换效率,降低了粉尘、噪音,做到了真正的无烟工厂;老挝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了废水处理厂和雨水收集设施,不仅能做到废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还降低了成本。
熊军表示,开发区正全面推进项目二、三期基础设施和万象新城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景观绿化、园林湖体等工程项目,努力打造一座绿色、生态、宁静、现代的万象新城。
在埃及:打造光伏产业园
本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
埃及电力和可再生能源部日前宣布,为实现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本地化,埃及将积极为外商投资提供便利,以降低成本、扩大投资。埃及希望能够成为非洲大陆“清洁能源运输走廊”。
埃及的可再生资源禀赋优越。国际能源署预测,埃及的可再生能源能力在未来五年将增长68%。以风力发电为例,埃及红海和苏伊士湾两岸的不少地方都是有名的“风口”。苏伊士湾西岸的扎阿福兰地区已建设了几座风力发电厂,驱车走过附近,远远就能看到一个个螺旋桨似的庞大风车随风转动。
近年来,埃及政府接连出台吸引外资政策,对电力、能源等领域的投资项目给予关税优惠,并与一些机构签署融资协议,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光伏发电方面,埃及南部旅游城市阿斯旺省的本班光伏产业园,是埃及第一个“太阳能村”,总占地面积约为37平方公里,全面投入运营后,园区发电机组总容量预计可达近2000兆瓦,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产业园之一。中国正泰新能源公司于2018年8月参与建设本班光伏产业园165.5兆瓦光伏电站项目,是参与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同时,园区电站建材的一半以上由中国企业供应,为埃及的清洁能源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6月18日,中国生态环境部援助埃及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物资交接证书签字仪式,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中国驻埃及大使廖力强致词说,中方援助的太阳能LED路灯、LED节能灯、太阳能户用发电系统和节能空调等物资,将有助促进埃及能源消费方式的低碳转型。
在哈萨克斯坦:搭起风力发电网
本报驻哈萨克斯坦特派记者 李 强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主要依靠火力发电的国家,大部分煤炭资源聚集在北部,电力消费量的70%却都集中于南部城市。由于札纳塔斯具备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优势,9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可达每秒8.36米,为缓解南部地区缺电状况,2011年,哈方决定启动札纳塔斯风电项目建设。
因缺乏相关领域技术储备,哈萨克斯坦选择与中国企业合作。该项目于2019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额约为1.5亿美元,共建设40台2.5兆瓦智能风电机组,采用中国资本、中国技术和国际标准,是中哈产能合作清单首批重点能源项目之一。2021年6月,由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企业共同合资建设的札纳塔斯100兆瓦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每年可发电约3.5亿千瓦时,能满足百万家庭的用电需求,且相比同等容量的火力发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1万吨。
阿比尔加济耶夫是札纳塔斯风电项目检修工,他对中国与中亚的绿色能源合作充满信心:“风电项目为札纳塔斯市创造就业、增加税收,城市发展迎来了新机遇,相信未来天会更蓝,水会更清,人类会居住在一个更加清洁的地球。”
项目建设期间,中方直接或间接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500多个,刺激当地就业岗位持续稳步增长。该项目技术部首席专家伊利亚斯·努西罗夫对记者说,中方企业代表在完成组装和调试后,会向哈方青年专家讲解有关设备使用的所有必要信息,在工作实践中帮助他们掌握技术要领。“该项目已经为促进哈萨克斯坦绿色能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帮助培养了大量的风电领域专家。”
哈萨克斯坦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札纳塔斯风电项目作为哈中合作框架内首批重点能源项目之一,在疫情等不利因素交织影响下依然如期完工,对于改善哈南北电力供需不均的状况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也为哈中企业绿色能源合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德国:合作新能源汽车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靳馥榕
自2015年至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培育期进入成长期,正在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2022年6月,欧盟理事会投票通过决议,从2035年开始禁止销售新的会导致碳排放的燃油轿车和小型客货车。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由此迎来全新机遇。作为全球汽车市场上的佼佼者,德国车企也开始积极着手转型。
正如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公司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所说,中国和德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各自拥有优势,中德新能源汽车的合作远大于竞争。如今,蔚来汽车已在柏林和慕尼黑分别设立了两座设计与销售中心,并不断扩建其在德国全境内的 NIO Power 充换电池设施网络。
德国方面对中德新能源汽车的合作也持积极看法。比如,梅赛德斯·奔驰正在扩大与中国宁德时代在电池方面的合作,以推动欧洲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德布勒森设立的新工厂,将为德国和匈牙利的生产基地提供电池。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技术官薛夫铭对中国合作伙伴给予了高度赞扬:“这是我们新能源汽车生产量增加的又一个里程碑,为我们提供了一流的碳中和电池。”
德国能源署署长安德利亚斯·库尔曼认为,在新能源车领域,各国都有积极创新,各层面的合作需求非常强烈。他支持德国企业主动寻找中国市场,并寻求良好的中国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