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国民康养

    追求幸福有三种途径

       2023-08-30 2310
    导读

    幸福是什么?这是人类千百年来一直追问的主题,一千个人眼中可能有一千种答案:有的人觉得是沙漠里一捧清澈甘甜的水,有的人觉得是功成名就的闪耀时刻,有的人觉得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平淡每一天……心理学界

    幸福是什么?这是人类千百年来一直追问的主题,一千个人眼中可能有一千种答案:有的人觉得是沙漠里一捧清澈甘甜的水,有的人觉得是功成名就的闪耀时刻,有的人觉得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平淡每一天……心理学界也对人类幸福感进行了诸多探讨和研究,目前,积极心理学者将各式各样的幸福体验归纳为三种类型:享乐主义幸福感、实现主义幸福感和心理丰富幸福感,它们对幸福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实现途径。

    享乐主义的幸福感,通常由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构成。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葵解释,这种幸福感更趋近于单纯地“追求快乐”。有个代表性的观点叫“人生在世,吃穿二字”,暗示“吃好了,穿好了,高兴了,就是好的人生”。通常,持有这类幸福观的人会有意识地回避不愉快的事和想方设法减少、无视痛苦,比如遇到不愿面对的事就逃避、碰到困难焦虑了就放弃、爱人一发脾气就躲闪等。他们会各处寻找即时的愉悦,如消费、吃喝、娱乐甚至通过烟酒等物质来获得精神“轻松”。

    人生充满积极情绪对心态平稳、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深陷消极状态的人,要想办法给自己找乐子,让自己高兴起来。但是,若以简单快乐作为人生追求,效果可能是短暂的。因为我们没办法逃避所有痛苦,即便物质充足也很难做到永久的无忧无虑,这种追求容易让人变得脆弱。挫折和痛苦是成长契机,每次都采取回避的态度,将会失去成长机会,且无度的肤浅愉悦最终也会让人生变得无聊。

    实现主义的幸福感,则着重强调心理幸福,更重视“生活意义”“人生目标”或者“奔头”。放弃眼下的快乐,是为了获得未来更深刻、强烈的幸福,这种展望和希冀是一些人面对、应对痛苦的精神力量。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和意义有所不同,对孩子而言,这种意义或者目标可能只是把今天的作业做完;对于科研人员而言,可能是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对父母而言,可能就是把孩子健康抚养到大学毕业,能够自立。

    持有这种幸福观的人并不排斥痛苦,更强调付出,这个过程也许是辛苦的,却是作为实现目标和意义的途径。他们可以先苦后甜、苦中作乐,面对挑战和逆境时更坚定,也认为达到目标、实现意义的人生更让人满意。比如一群母亲围坐在一起谈论自家孩子时可能有诸多吐槽,但她们也会承认养育过程给了她们为人母的幸福感。持有这种幸福观的人要注意,避免极端地只去奔一个所谓的意义与目标,忽视了生活中其他的乐趣,既要看远方,也要看到脚下。

    心理丰富的幸福感,既不倡导人们只追求快乐而回避痛苦,也不要求人们的行动或经历必须具有所谓的价值,更强调“经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社会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在评估“美好生活”时,约1/3的人认为心理丰富比快乐或寻找意义更重要。不同寻常、多样、复杂的体验多一些,心理层面更丰富,人生的遗憾会少一点。王葵认为,心理丰富幸福看重“人生体验”,无论快乐还是痛苦,只要“有所经历、有所感受”就是有所得,人生就不浪费。这种幸福感更为包容、开放。比如,工作虽会带来挑战和痛苦,但当全神贯注享受这个体验时,就会感觉特别充实;同样,面对痛苦时不急于逃避,正视、接纳甚至感受和体悟痛苦时,反而有助消解难过。

    事实上,心理丰富程度高的人,心理可能更成熟且富有智慧。这种“来者不拒”的人生态度,让人们的内在变得更宽阔。王葵表示,和前两种幸福感相比,持有这种幸福观更容易让人放下“我”的执念,去认真体会万事万物的趣味和可爱,自然更加从容不迫,也更不容易受所谓“顺境逆境”的影响,体会到长久的幸福。根据上述研究,类似移居别处、沉浸在艺术创作中、主动学习、帮助他人等,都是寻找心理丰富的途径。▲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gmky.com/news/show-218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gmky1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