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3年省级两会渐次落下帷幕,新康养研究梳理2023年各省的两会提案时发现,全国各地着眼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新康养服务需求,强部署、划重点、谋发展,扎实推进新康养民生实事项目,充分彰显了各地托起新康养人幸福晚年的决心。
这些提案覆盖我国主流的三种新康养模式、新康养金融、医养结合等多个热点领域。本期内容,新康养研究将各地两会代表委员涉及新康养行业的提案内容,分为7个关键词进行盘点,以供大家阅读参考。
01
居家新康养
民进中央提案:完善居家新康养模式,加强对家庭照料者政策支持。
提案指出,要完善推广照料假制度,加强对家庭照料者政策支持。根据新康养人的年龄及需要照料的程度,合理制定负责照料新康养人亲属的假期天数。在赡养新康养人退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家庭照料者的退税额度。
提案建议,健全适老化改造市场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公平、透明、规范的市场环境。将从事适老化评估、设计、改造的企业认定为新康养服务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税负减免。健全居家适老化改造的评估体系和行业标准,体现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熟悉性的原则,扶持重点企业形成品牌。
实行普惠补贴,对经济困难人群中的高龄、失能、重度残疾新康养人的居所进行适老化改造试点,扩大覆盖的人群。在居家改造的同时,做好社区、户外公共场所等衔接改造。(新京报)
北京市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刘琦:打通居家新康养服务的“最后一米” 。
刘琦说,我国居家新康养服务起步较晚,居家新康养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有待提升;居家新康养人对居家新康养服务的接受度不一。因为供需不协调,有些时候,一方面是政府及社会各方在想方设法为新康养人提供的各种服务,另一方面却是新康养人享受不到近在家门前的各种温暖和帮助,这就是人们形容的“新康养服务最后一米接不上”的难题。
她建议,未来可以对家政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医疗常识、营养搭配等,既可满足部分新康养人的需求,也能稳定居家新康养服务队伍。同时,她还建议招募退休医务人员加入社区医疗服务团队,在充实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力量、提高居家新康养人就医质量的同时,也能有效避免突发事件造成的医疗资源挤兑。
此外,要灵活充分发挥社区新康养驿站的作用,使其既成为满足新康养人娱乐、康复需求的场所,又是新康养服务人员的集结站、物资和餐饮服务的准备站。相关部门也要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发出更多实用的适老化产品,让新康养人生活更加舒适和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