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国民康养

    开窗见绿出门入园 广东乐享“森林城市”

       2022-11-15 腾讯网3160
    导读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也是美丽广东的主基调。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新一批26个“国家森林城市”名单,韶关、阳江、茂名上榜。自2008年广州成为广东首个“国家森林城市”以来,至今,广东“国家森林城市”增加至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也是美丽广东的主基调。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新一批26个“国家森林城市”名单,韶关、阳江、茂名上榜。自2008年广州成为广东首个“国家森林城市”以来,至今,广东“国家森林城市”增加至14个,遍及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一幅生态优美、自然宜居,钢筋大楼与参天大树和谐共存的“绿色版图”在南粤大地不断扩大。

    城市人居环境越来越美

    11月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审议通过设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决议草案,全国乃至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将设于深圳。截至今年10月底,深圳正式挂牌建设湿地公园15个,全市湿地共有46832.74公顷,目前是全国乃至全球湿地公园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7月11日上午,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揭牌,展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峰回路转”的岭南园林特色。数据显示,广州现有林地面积4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1.6%,森林总蓄积量1954.9万立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4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33平方米。

    漫步城市中,湖水河道清澈见底,公园绿地繁花似锦,街头巷隅绿树成荫。广东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建设南粤秀美山川,擦亮美丽广东的绿色底色。

    目前,广东森林覆盖率达58.7%,“开窗见绿、出门入园”已成为许多市民生活的常态。此外,广东还推动了近1000个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免费向公众开放,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

    近年来,广东加快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和绿道、生态廊道建设,织密织牢森林绿色网络和水系生态网络,推动城区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水系林带化,全省城乡宜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森林城市建设已成为广东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

    争取“森林城市”全覆盖

    长期以来,广东深入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加快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和绿道、生态廊道建设,全力推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全部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于2016年率先部署、全面推动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积极推动县级城市加入到“创森”行列中来。

    如今,全省已基本建成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27个县级城市开展国家森林县城创建工作,14个县级城市规划备案,森林城市建设已成为广东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

    根据《广东省林业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全省力争实现21个地级以上市国家森林城市全覆盖,推动各地级以上市创建1个以上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全省推进40个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并着力把森林城市共建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宜居宜业的生态福祉。

    黄胸鹀现身韶关乐昌 梁亦淦 摄

    韶关:建设好大湾区“后花园”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

    经过数日蹲守,韶关乐昌市一位摄影爱好者近日成功在长来镇水口村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在林间觅食的身影。从随处可见到数量锐减,甚至濒临灭绝,俗名“禾花雀”的黄胸鹀重现粤北,充分体现了当地生态环境改善的显著成效。

    五年“创森”终成功

    2018年正式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2019年在全省率先提出“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决策”;2020年8月,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双备案”的地级市……高举着全域“创森”大旗,韶关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尤为扎实。

    韶关以南岭国家公园建设为主体,加快整合构建具有鲜明韶关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深入实施河长制、林长制,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业用地面积稳居全省前列;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碧道建设和城乡绿化美化行动,让韶关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11月3日发布《关于授予北京市石景山区等26个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决定》,韶关名列其中,这也标志着韶关市再添一张靓丽的“国字号”生态名片。

    目前,绿色已成为韶关的底色,森林覆盖率已达74.95%,韶关资源禀赋优势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业用地面积稳居全省前列,13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

    工业老城转型升级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支持韶关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支持韶关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打造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意见》提出,全力支持国家公园创建,完善支持南岭、丹霞山国家公园建设的政策措施,推动国家公园创建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意见》还明确,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落实生态保护区财政补偿转移支付制度,推动绿色发展制度创新,支持韶关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韶关市提出,探索建立健全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价值评价、经营开发、价值实现等机制,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切实将大生态转变为大价值,将“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全面建设好 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

    茂名露天矿坑变身生态公园

    茂名:城市“伤疤”变“绿肺”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全良波 通讯员 丘立贺

    11月2日,茂名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16年,茂名率先在粤西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经过6年“创森”的艰辛历程,茂名提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14日,记者走访茂名市看到,如今的茂名,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山水林路碧波起伏,宛如藏在森林之中。

    全城遍布“城市绿肺”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露天矿生态公园都是茂名市民露营的好去处,草坪上充满欢声笑语。这个昔日寸草不生、被戏称为“城市伤疤”的地方,近年来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复绿面积超过500公顷,创造了工矿遗址生态修复的国家样板。

    曾因围海造陆、围塘养殖遭到破坏的水东湾,如今变成远近知名的人工种植红树林恢复基地,先后建立电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茂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大洲岛湿地公园,构成完善的“海上森林”生态系统,是广东省首批十佳观鸟胜地。

    在城市中央,2017年以来,新建及品质提升官渡公园、新湖公园、春苑公园等一批公园绿地,全市公园绿地面积达3356.09公顷,构成星罗棋布的“城市绿肺”。

    成生态游“打卡圣地”

    为了“创森”,茂名聘请国内顶尖设计团队编制了《广东省茂名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30年)》,同时编制城市绿地系统、海岸线整治修复、全域旅游发展等10多个规划。

    2017年以来,茂名建成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739个、森林家园70个。5个乡镇被认定为广东省森林小镇,55个乡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38个乡村被评为广东省森林乡村,国家田园综合体落户茂名“好心湖畔”和大唐荔乡。依托森林景观资源,精心打造7条广东省森林旅游特色线路,成为生态旅游的打卡圣地。

    目前,茂名全市森林面积63.65万公顷,有林地面积53.29万公顷,森林蓄积量3292.0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5.70%,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4.27%,道路绿化率96.6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16平方米。

    阳江已成为一座被森林拥抱的城市 梁文栋 摄

    阳江:“走出家门就有公园逛”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戴灵敏

    公园,常被称作“城市绿肺”,是体现城市生态、提升市民幸福指数、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阳江不断提升森林城市建设质量和水平,一批内涵丰富、特色浓郁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乡村公园,以及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社区公园、街头公园等一一落地,带给市民满满的幸福感。11月3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新一批“国家森林城市”名单,阳江榜上有名。

    成生态修复样板工程

    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绿意盎然、阳东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白鹭翩跹、十里银滩上沿海防护林如绿色长廊……近年来,阳江市创森办和相关专家团队潜心研究生物多样性发展,开展科研实验和生态修复技术,使红树林从2012年的1.1万亩发展到如今的1.7万亩;推动阳江创建了2个国家级红树林湿地公园,建成8个地方级湿地公园,获得了广东生态修复十大样板工程、广东省十大观鸟基地等荣誉。

    生态环境的改善,让阳江成了名副其实的“小鸟天堂”和野生动物的家园。在阳江,发现的野生动物种类,已经从十年前的266种增加到现在的466种。季节性迁徙途经该市的野生鸟类也逐年增多,截至目前共发现近240种野生鸟类,勺嘴鹬、黑脸琵鹭等国家一级珍稀濒危鸟类频繁飞临阳江“做客”,为城市增添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灵动画卷。

    市民幸福感大大提升

    清晨,微风拂过山岭,清脆的鸟鸣唤醒了葱郁山林,阳江金鸡岭森林公园迎来了第一批登山健身的市民。驻足大放鸡山,极目远眺,漠阳江蜿蜒注入南海,两岸绿意葱茏,市区尽收眼底。“太漂亮了!站在山顶看看风景,心情舒畅不少。”居住地离公园不足千米,市民林先生成了这里的常客。

    “走出家门就有公园逛”。2017年启动“创森”以来,阳江着力开展“公园之城”行动,紧密结合城市扩容提质,大力拓展市民绿色休闲空间,推动完成了漠阳湖公园、金鸡岭森林公园、两江四岸示范段江湾公园等公园绿地建设。

    如今,阳江市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乡村公园等五级城乡公园体系已基本成型,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92平方米,这不仅拓展了市民的生活空间,满足了市民日益多元化的生态需求,而且改善了城市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

    位于汕头中心城区的开放广场绿意盎然 汕宣供图

    汕头:打造“森林康养产业”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映光 陈锴跃

    汕头市中山公园内,行人步履轻松,驻足赏花;西堤公园中,游客置身于盎然绿意,心旷神怡;南澳岛上,苍翠如黛,“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2019年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以来,汕头不断巩固“创森”成果,进一步升级绿化设施,一处处园林精品应运而生,市民感觉“出门即公园”,“国家森林城市”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人均绿地逾12平方米

    “在城市‘黄金地段’拿出大片土地打造公园绿地,真不容易……”家住汕头市龙湖区海滨花园的吴先生向记者感慨说,他从小区出发,步行五分钟之内便可到达多个公共休闲公园,仿佛是住在了公园里。

    吴先生的亲身感受,正是汕头不断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市民推窗见绿、开门享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汕头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目标,持续推进打造高颜值“花园城市”。目前汕头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3.29%,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25平方米。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汕头通过实施城区绿化工程,建成了以公园绿地为主体、各类绿地均匀分布的城区森林生态体系,市民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

    如今,中山公园、金砂公园、西堤公园、海湾生态湿地公园、华侨公园等各大城市公园一次次提升品质,不断提高颜值。汕头市绿道总长度达到287.37km,城乡居民每万人拥有的绿道长度达到0.52km,市民亲近自然、休闲健身的游憩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推进森林产业建设

    “经过近年来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汕头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在保护自然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汕头市自然资源局营林与产业发展科的相关负责人说,“创森”不仅提升了城乡人居环境,还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近年来,汕头以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为契机,在继续大力推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森林康养、休闲基地建设,实现服务提升,逐步打造多功能、全方位森林康养产业。

    其中,作为北回归线上的一片苍翠绿洲、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汕头南澳岛在“工业不上岛”的坚持下,高水平打造生态优美、宜居宜游的花园海岛,加快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进岛游客达802.1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为26.9亿元。2020年,南澳县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评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南澳县黄花山林场森林康养基地也获评“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试点。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gmky.com/news/show-126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gmky168@163.com。